莫伊拉
莫伊拉 | |
![]() “科学会揭示真相。” | |
真名 | 莫伊拉·奥德莱恩 |
---|---|
现状 | 活跃 |
年龄 | 48 |
国籍 | 爱尔兰 |
职业 |
遗传学家 遗传学部部长 |
行动基地 |
爱尔兰,都柏林 伊拉克,绿洲城 |
阵营 |
暗影守望(前) 黑爪(议会成员) |
配音 | Genevieve O'Reilly[1] |
职责 | 支援 |
生命值 | 200 |
技能 | 去官网查看莫伊拉 |
· 个性化物品 · 台词和语音 · |
概况
莫伊拉的生化能量让她可以在任何危急时刻提供治疗或输出伤害。在生化之触赋予她近距离战斗能力的同时,生化之球带来的是远距离的、无需手动控制的伤害和治疗。她还可以利用消散来逃生或是接近需要支援的队友。一旦她的聚合射线充能完毕,莫伊拉可以立刻拯救濒死的多位队友或终结虚弱的敌人。
技能
战略
莫伊拉是一位拥有卓越机动性的支援型英雄,可以切入敌方后排。虽然生化之触的治疗并不能锁定或立即影响目标,但她可以同时治疗多个队友,因此与其他治疗相比她的平均治疗量更高一些。如果想重新积累治疗资源或自我恢复,她可以用光束轻松锁定中等距离上的敌人。消散为她提供了免伤能力和机动性,让她很难被击杀。生化之球无论是治疗还是输出都很给力,尤其是在狭窄空间内。聚合射线既可以治疗队友又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能够移动绕开障碍物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正面攻击技能。不过,尽管莫伊拉机动性很高,有了自疗单挑大部分英雄都不落下风,但重装英雄和伤害爆发都足以击杀她。治疗资源决定了她需要不断输出伤害,而她的伤害就算能够锁定目标也是相当低的。她并不像其他辅助那样拥有真正的多功能技能,不过群疗多少填补了这一空白。
武器和技能
- 生化之触:莫伊拉的基本武器,可以在治疗和伤害输出之间进行切换。
- 治疗
- 发射近距离光束,为莫伊拉前方圆柱形范围内的队友每秒恢复65点生命值。与其他治疗者不同,生化之触使用与D.Va防御矩阵类似的资源系统。能量全满时,莫伊拉可以进行最多9秒的持续治疗。
- 不使用生化之触的治疗功能时,治疗资源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恢复(大约需要42秒)。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使用生化之触对敌方英雄造成伤害来显著提速(大概5倍)。
- 莫伊拉的治疗能量离开队友范围时,会留下一个持续治疗效果,2秒内恢复35点生命值。尽量使用该被动来节省一点治疗资源,在队友生命值接近全满时停止生化之触。你也可以反复按下该技能:保持0.1秒,等待2秒,如此循环。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式,但只能在队友生命值损失不多或即将承受大量伤害时使用。
- 好好利用生化之触的被动效果。你不仅可以节省治疗资源,还可以在队友分散进入战斗前预判治疗。
- 只有在单个队友濒临死亡或可以击中多个队友时持续使用生化之触。对处于安全位置的单个队友过度治疗会让你的治疗资源消耗得非常快。
- 生化之触的影响范围是一个横向的圆柱形,半径约1米,长15米。为了最大化治疗效果,你需要调整自己的走位,影响尽可能多的队友。
- 莫伊拉的治疗在狭窄空间内极其有效,此时你的队友彼此距离很近。比如努巴尼A点左线的楼上 —— 全队会处于狭窄的走廊,你可以轻松使用生化之触为所有人恢复每秒65点的生命值。在这种情况下,莫伊拉的治疗让其他辅助望尘莫及,禅雅塔的圣除外。
- 比赛开始前在重生室用尽你的治疗资源可能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后果。
- 伤害输出
- 发射中距离光束,锁定与准心距离最近的敌方目标,每秒造成50点伤害,为莫伊拉提供20点/秒的治疗和大量治疗资源(只有在目标是敌方英雄时后两项才会生效)。生化之触的伤害模式不需要充能,也没有时间限制。
- 生化之触的伤害模式与旧版秩序之光类似,但没有锁定效果,偏差修正也弱得多,需要比光子发射器更加精确的瞄准,因此经常与查莉娅的左键攻击放在一起对比。
- 尽量多地使用该模式,以便积攒治疗能量,但治疗还是比输出伤害更重要的。因为莫伊拉很难击杀目标(除非他们走位失误),而你的治疗也许能改变比赛局势。
- 该模式下获得的治疗是莫伊拉自我续航的来源之一。
- 伤害模式的射程其实很远(除非你在开阔地带,否则能打到谁就打谁)。利用这一点来获得优势 —— 莫伊拉可以在狭窄道路上骚扰敌人,对双飞组合威胁也很大,因为她的攻击具有锁定效果,还拥有生化之球的帮助。
- 该模式无法被源氏反弹或被D.Va的防御矩阵吸收,不过会被障碍物挡住。
- 令人沮丧的是,生化之触的伤害对于护甲很高的英雄就像挠痒痒,除非他们很虚弱或没有了护甲,否则不建议尝试击杀他们。
- 治疗
- 生化之球:莫伊拉向前方发射能量球,治疗范围内的队友或伤害范围内的敌人。
- 机制:
- 能量球会与5米范围内的可见目标连线,根据类型进行治疗或输出伤害。同时影响的目标数量没有限制,但治疗/伤害量有上限(治疗量300,伤害200)。注意满血队友不算做治疗球的目标。
- 生化之球飞行速度相当快,但在连线时会减速(仅仅比走路速度快一点)。当目标离开范围时,能量球会在约0.5秒的延迟后再次加速。
- 生化之球会在硬质表面上反弹,反弹次数没有上限。
- 按下生化之球的技能键后,可以看到能量球类型选择模式,玩家可以自行决定发射哪一种能量球(左键或右键,分别对应治疗和伤害)。选择类型前再次激活生化之球会取消技能,并不触发冷却。
- 生化之球反弹时的碰撞体积比视觉效果小一些,如果你在墙角使用生化之球,可以看到它的边缘融入墙里。
- 生化之球的伤害不会恢复治疗资源。
- 综合技巧:
- 在一群目标附近使用能量球,可以增加你的治疗/伤害量。尽量在最简明的角度下发射生化之球,比如向着最近的墙面或直接瞄准目标。现实是,你永远无法对能量球下一次反弹后的轨迹做出可靠的预测。利用地形来占据优势看上去很美妙,但你的能量球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很多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浪费了你的技能冷却。
- 在小房间或平行墙壁之间使用生化之球会限制它们的轨迹,也许能最大化治疗/伤害效果。
- 如果你不确定要使用哪种能量球,就选择治疗。300的群体治疗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比200的群体伤害更有价值。
- 使用治疗球:
- 在你的队友抱团或感觉自己的基础治疗量不够时使用治疗球,在能量球和生化之触同时作用时,你的秒治疗量会达到惊人的135。
- 开始推进时,你可以发射一枚生化之球,但要注意应该至少有一名队友已经受到了伤害,否则能量球会迅速飞走而被浪费。
- 你可以使用生化之球治疗那些与你距离过远或无法安全靠近的队友,尤其是跳到敌方后排的温斯顿或开大的源氏,这样就能在自己不必以身犯险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治疗。
- 一定要记住,按下E键、选择类型、做出发射动作以及重新开始生化之触这一系列过程至少要耗费半秒的时间。在此期间你完全没有任何治疗量,因此尽量不要以队友的生命为代价使用该技能。
- 当你想要把生化之球送往身处险境的队友身边,而自己生命值又不满的时候,生化之球会与你连接并减速,很可能造成队友的死亡。但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 哪怕是使用消散传送走也不行,因为……
- 生化之球,无论属于你自己还是友方莫伊拉,都可以在消散期间对你进行治疗。其他治疗效果是否具有在无法选中状态下持续治疗的能力有待测试。
- 使用伤害球:
- 你可以从远处利用生化之球为终极技能充能,但不要在敌方可能在10秒内发动攻击时这样做。游戏开始时将生化之球发射到重生室内,可以获得最多10%的终极技能充能。
- 当多名敌人处于群体控制,如裂地猛击或重力喷涌效果下时,使用生化之球来提升团队伤害输出通常都是不错的选择。
- 与威胁性不太大的敌人,如天使或莫伊拉单挑时使用伤害球 —— 它会帮助你快速终结她们。当你处于损失生命值的危险中时,应该转而使用治疗球。
- 战斗中如果你可以使用生化之触立刻治疗多名队友,或是他们可以享受到其他治疗资源(女武神,圣)时,可以使用伤害球来补充队伍的输出。
- 使用伤害球接生化之触来造成额外伤害,这在单挑中非常有用,可以快速消耗敌人的生命值,但对一群敌人就没什么价值了。
- 机制:
- 消散:激活后,莫伊拉变得不可选中并会隐形,她的移动速度也会大幅度提升。除了移动之外,消散期间的莫伊拉无法做出任何动作。
- 机制:
- 消散的用途:
- 躲避致命伤害 —— 消散提供的无敌状态让莫伊拉可以在很多致命的场合存活下来。只要使用得当,可以躲开D.Va的自毁、狂鼠的爆炸,离开战术目镜或暴雪的作用范围等等。由于不可选中的特性,还可以用于摆脱重力喷涌。
- 逃出敌人的包围 —— 作为治疗者,你的存活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战斗的胜利。莫伊拉的战斗能力强过大部分其他治疗者,但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利用消散离开。该技能持续期间你可以自由移动又不可见,会让攻击者失去目标,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了。
- 重新落位 —— 在战斗中,莫伊拉可以利用消散快速落位,更有效地进行治疗。莫伊拉的最佳位置是在队友身后。而在单挑中,你应该利用消散移动到敌人身后,绕晕他们,借机造成更多的伤害。
- 包围落单或残血的敌人 —— 莫伊拉的伤害输出能力通常足够终结脆弱的敌人。不过,这样使用消散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位置不佳,而逃脱技能又在冷却中。
- 聚合射线(终极技能):莫伊拉在前方引导光束,治疗队友并能穿透屏障对敌人造成伤害。
- 机制:
- 引导长距离直线光束,无延迟地跟随准心方向移动。聚合射线的操作方法与查莉娅的左键类似。
- 聚合射线不会被最近的目标挡住,而是可以穿透英雄和屏障,影响半径1米、长度30米的圆柱形范围内所有可见的目标。
- 聚合射线为受到影响的所有队友提供140/秒的生命回复并对所有敌人造成70/秒的伤害,莫伊拉本身不在影响范围内,但在引导期间也会获得50/秒的生命回复。
- 使用聚合射线时,莫伊拉的移动速度会提高,而且会悬浮在地面上,这一效果类似禅雅塔,并不属于飞行也不会降低掉落速度(也就是说,只是换了种方式走路而已)。
- 聚合射线的效果要求必须可见。如果你围绕障碍物进行引导,你的队友可能在动画范围内,但莫伊拉看不见他们,他们就无法获得治疗(伤害也同样)。
- 聚合射线是一个引导技能 —— 引导期间莫伊拉无法使用其他技能,引导会被晕眩和黑客入侵打断。
- 使用聚合射线:
- 不要犹豫 —— 这个终极技能价值比较低,虽然充能点数要求很高但充能非常快。
- 影响范围内直线上的目标越多,聚合射线效率越高。引导期间,利用增加的移动速度调整自己的站位,尽可能影响更多的英雄。使用聚合射线的完美情境是狭窄区域的战斗,此时队友和敌人的移动都会被限制。
- 优先使用聚合射线进行治疗而不是造成伤害。让队友站成一排要比追着敌人怼容易得多,而作为终极技能,聚合射线的伤害实在不够看,但治疗量非常给力。
- 也就是说,如果你跟枪很熟练,可以试着追杀残血的敌人,但如果敌人获得了治疗,你就不要过于执着 —— 聚合射线区区70/秒的伤害想要击杀有治疗的目标太浪费时间了。
- 聚合射线的治疗量并不足以反制大部分攻击性终极技能 —— 战术目镜、死亡绽放、火箭弹幕等等,但可以为队友撤退到安全位置争取更多的时间。
- 使用聚合射线时,莫伊拉会成为一个显眼的目标。她的自疗只有50/秒,而且不能使用消散。当你成为敌方终极技能的目标时,最好先用小技能(消散)保证自己的安全,再激活聚合射线。
- 由于冷却飞快,聚合射线价值极其有限 —— 基本上被圣全方位碾压。因此,推荐主动使用聚合射线,帮助推进或减缓敌方进攻速度。
- 如果你想反制重力喷涌与另一个终极技能的组合,可以先使用生化之球,再开始引导聚合射线,这样会获得一个短暂的205/秒的爆发治疗,足够抵消一些没有伤害加成的终极技能,比如斩。
- 聚合射线结束的一瞬间接一次近战攻击可以取消后摇,在面前有英雄时尤其适用,可以增加些许伤害。
- 机制:
综合战略
- 优先级:
- 0. 思考 —— 以下顺序并非固定。在团战过程中你需要随机应变。
- 1. 你自己的安全 —— 虽然治疗者的责任是保证团队的安全,但活着才有作用。一旦你阵亡,队友也会因为缺乏续航步你的后尘。使用消散来避开攻击者和致命伤害,用小技能保证自己的血量健康。
- 2. 治疗濒死的队友 —— 当一名队友受到大量伤害或生命值较低时,你需要优先进行治疗以防他们阵亡。生化之触是游戏中最强的治疗效果之一,可以抵消很多伤害。但要谨慎使用生化之球 —— 这个技能带来的治疗真空期就可能导致队友阵亡。
- 3. 治疗一群队友 —— 莫伊拉最擅长处理抱团的多名队友都受到伤害的情况。生化之触和能量球同时使用可以带来140/秒的治疗爆发,几乎可以抵消一切非终极技能伤害。这样的治疗为终极技能提供的充能速度也是爆发式的。
- 4. 对低生命值目标输出伤害 —— 莫伊拉的锁定式右键攻击和伤害性生化之球消灭残血敌人还是相当效率的。但如果目标获得了治疗,莫伊拉自己的伤害就不够看了。
- 5. 对屏障外的敌人输出伤害 —— 这样治疗能量增长更快一些,还可以提供自疗、帮助队友击杀目标,以及为终极技能充能。如果你确定敌人接下来10秒不会进攻,也可以使用生化之球骚扰屏障后面的敌人。
- 6. 对屏障输出伤害 —— 简单地说,这不是你该做的事,而且你也不擅长。只有在实在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的时候再打打屏障吧,这样既不能提供自疗也不能增加治疗资源。
故事
黑爪的科学家莫伊拉·奥德莱恩有着杰出的才华,但她的工作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她是基因工程方面的顶尖专家,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对生命最基本的单元加以改进。尽管她的工作并不为世人所知,但为了取得科学上的突破,奥德莱恩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现在她已经摆脱了一切束缚,改变世界也只是时间问题了。[2]
奥德莱恩对守望先锋很不满,声称他们一直在阻碍科学发展的步伐。[3]她对于征服世界毫无兴趣[4](但愿意与以此为目标的人合作),[5]仅仅着眼于人类的进化。[4]她首先是一位遗传学家,这也是她毕生的追求。奥德莱恩蔑视俗世道德,只考虑怎样推进自己的研究,对提出警告或制定约束的人不屑一顾。[5]
她的右手布满伤痕,据推测可能是实验或基因改造的结果。[5]
背景
“ | 我们一直为造物的秘密而困惑。科学可以揭示这些问题背后的真相。我们的发现会解锁人类真正的潜能。 | ” |
—— 莫伊拉·奥德莱恩
|
十多年以前,奥德莱恩发表的一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定制基因程序的方法,借此可以在细胞层面上改写DNA。论文引起了轩然大波。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人类可能能够征服疾病,抹除自身的缺陷,将人类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然而她的同行很快就提出了异议。许多人认为她的工作非常危险,甚至触及了伦理道德的禁区,甚至有人指控奥德莱恩对科技进步有着非同寻常的迷恋,而在世人眼中,当年恰恰正是这样的迷恋导致了智械危机的到来。此外,其他基因科学家无法复现莫伊拉的研究成果,这更让人对她的发现产生质疑。这篇论文并没有让她的事业就此腾飞,反而令她的名声一落千丈。[2]守望先锋也在责难其研究的行列中,根据奥德莱恩自己所说,他们试图抹去她的声音。[3]
就在这时,一支出乎意料的势力向她伸出了援手:隶属于守望先锋的秘密分部,暗影守望。[2]她受到了暗影守望指挥官加布里尔·莱耶斯的亲自招募,帮助他研究关于遗传学的问题。[5]她在阴影中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为这支组织开发出了全新的武器与技术。[2]摆脱了枷锁之后,她的遗传学研究突飞猛进。[3]她与暗影守望成员杰西·麦克雷和岛田源氏进行了交流,他们对彼此的评价褒贬不一。[5]她的实验之一便是针对莱耶斯本人。[3]她在莱耶斯身上所做的实验给了他超越常人的能力,导致他的细胞以极快的速度衰老,同时也在以相同的速度再生。[6]她被雇佣这件事一直是一个秘密,直到威尼斯事件之后的调查将此事公布于众。守望先锋的许多高层官员都公开表示,对她为组织效力的事毫不知情。
守望先锋解散之后,奥德莱恩不得不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研究经费。[2]这一次,向她发出邀请的是创建了绿洲城的科学团体,她成为了遗传学部的部长。[7]还有传言声称,黑爪组织多年来一直在暗中支持着她,为她提供实验仪器,同时也借助她的研究成果实现组织不可告人的目的。[2] 在末日铁拳回归黑爪时(或是回归之后),莫伊拉似乎已经在黑爪内部议会拥有了自己的席位。[3]奥德莱恩推动人类进化的目标与黑爪完美地达成了一致,她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赞助人,那就是末日铁拳。[5]
成就
名称 | 图标 | 描述 | 奖励 |
---|---|---|---|
![]() |
在快速或竞技比赛中,使用莫伊拉的聚合射线同时命中7个目标。 | ![]() | |
![]() |
在快速或竞技比赛中,莫伊拉在不阵亡情况下施放两种生化之球并完全被吸收掉。 | ![]() |
轶事
- 莫伊拉发布于2017年暴雪嘉年华,成为《守望先锋》第26位英雄。她是守望先锋正式上线后发布的第二位治疗者,也是第四位女性英雄。
- 莫伊拉是爱尔兰语名字Máire的英文变体,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的玛丽,以及一个意为“命运”的希腊名字。奥德莱恩则是意为“流放者的后裔”的爱尔兰名字。
- 莫伊拉首次露面是在漫画《末日铁拳:伪装》中,但当时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台词。
- 莫伊拉发布之前,绿洲城地图多了一篇研究论文,标签为“草稿:修复退化的基因结构”,暗示了她的职业和与死神之间的牵扯。
- 莫伊拉破损的右手背后其实是有故事的,是进行了不恰当的基因实验的后果。[7]
- 莫伊拉与黑百合在游戏中的互动显示,她参与了后者转变为黑爪刺客的过程。
- 莫伊拉是D.Va之后第二位可以使用双手进行近战攻击的英雄,该动作会随机出现。
- 莫伊拉双瞳异色,右眼是橙色,而左眼是蓝色。目前还不知道她是天生如此还是通过实验变成了这样。
- 莫伊拉与天使曾打过交道,其中一人使用了另一人开发的技术。[8]
发展
莫伊拉的早期构思是玩法和故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玩家强烈要求一位新支援型治疗者的加入。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引入一位阴暗的、道德底线模糊的治疗者,以便与游戏中已有的“伟光正”治疗形象相区别。[7]开发者们希望她与《守望先锋》背景中的多个组织都有关联。[5]最初的概念倾向于一系列性别难辨的形象,第一代莫伊拉的外装上有四条机械触手。意识到触手很难与玩法融为一体之后,他们设计了一个更加常规的形象,提着一把双手重炮,而且开始向科学化靠拢,增加了管子、液罐等等,但这样一来她的轮廓就与查莉娅非常相似了。

这一时期他们尝试了大量不同的武器和外装 —— 但保留了她瘦削、性别模糊的特点 —— 很多都使用爪形手套或拳套,还有一个由黑影原型全能之刃衍生的概念,装有蓬松下垂的袖子和可投掷的软管。后来的设计则引入了双手二元性的设想,一手造成伤害,另一手进行治疗。这些草图中的元素被汇集在一起组成了她的最终版设计,包括早期的科学化细节,比如用变色的液体来区分治疗和伤害输出技能。
莫伊拉最初的游戏性设计着眼于庞大的生命池,这样她可以一边耗费资源治疗队友一边从敌人身上吸取生命,但最终被证明很难保持平衡性。在最终版设计中她的技能分为恢复和腐蚀两个版本,生化之触:腐蚀技能从敌人身上吸取生命值,并强化她的恢复技能效果。因为她是游戏中少数双手一直保持在屏幕内的英雄,她的动画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以保证体现不同技能的运作方式,以及她的特点和个性。她的消散技能与死神的幽灵形态有些类似,体现了两个角色之间的联系。她的初版终极技能是变形,周身环绕生化能量,还拥有可以同时治疗和造成伤害的光束,但由于光束是该技能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所以最终他们决定单独把它作为终极技能。[7]
视频
版本历史
更多信息请见补丁说明
引用和注释
- ↑ Michael Chu on Twitter""
- ↑ 2.0 2.1 2.2 2.3 2.4 2.5 Moira, Blizzard Entertainment. Accessed on 2017-04-11
- ↑ 3.0 3.1 3.2 3.3 3.4 2017-11-03, Moira Origin Story | Overwatch. YouTube, accessed on 2017-04-11
- ↑ 4.0 4.1 2017-11-03, BLIZZCON 2017: NEW DETAILS ON OVERWATCH HERO MOIRA AND BLIZZARD WORLD MAP. IGN, accessed on 2017-11-04
- ↑ 5.0 5.1 5.2 5.3 5.4 5.5 5.6 2017-11-12, BlizzCon 2017 Overwatch: What’s Next Panel Transcript. Blizzplanet, accessed on 2017-11-18
- ↑ Reaper, Blizzard Entertainment. Accessed on 2014-12-15
- ↑ 7.0 7.1 7.2 7.3 2017-11-3, Blizzcon 2017 Overwatch: What's New Panel
- ↑ 2017-11-12, BlizzCon 2017 Overwatch: What’s Next Panel Transcript. Blizzplanet, accessed on 2017-11-19
相关链接
|